返回 青芒健康

平人气象论—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第十八篇

2025-07-09

黄帝问曰:平人何如?

岐伯对曰:人一呼脉再动,一吸脉亦再动,呼吸定息,脉五动,闰以太息,命日平人。平人者不病也。

常以不病调病人,医不病,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。

人一呼脉一动,一吸脉一动,日少气。

人一呼脉三动,一吸脉三动而躁,尺热曰病温,尺不热脉滑曰病风,脉涩曰痹。

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,脉绝不至曰死,乍疏乍数曰死。

平人之常气禀于胃,胃者平人之常气也,人无胃气曰逆,逆者死。

春胃微弦曰平,弦多胃少曰肝病,但弦无胃曰死。胃而有毛曰秋病,毛甚曰今病。脏真散于肝,肝脏筋膜之气也。

长夏胃微软弱曰平,弱多胃少曰脾病,但代无胃曰死,软弱有石曰冬病,弱甚曰今病。脏真濡于脾,脾藏肌肉之气也。

夏胃微钩曰平,钩多胃少曰心病,但钩旡胃曰死,胃而有石曰冬病,石甚曰今病。脏真通于心,心藏血脉之气也。

秋胃微毛曰平,毛多胃少曰肺病,但毛无胃曰死,毛而有弦曰春病,弦甚曰今病。脏真高于肺,以行营卫阴阳也。

冬胃微石曰平,石多胃少曰肾病,但石无胃曰死,石而有钩曰夏病,钩甚曰今病。脏真下于肾,肾藏骨髓之气也。

胃之大络。名曰虚里,贯鬲络肺,出于左乳下,其动应衣,脉宗气也。

盛喘数绝者,则在病中,结而横有积矣。绝不至曰死,乳之下其动应衣,宗气泄也。

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,寸口之脉中手短者,曰头痛;寸口脉中手长者,曰足胫痛;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,曰肩脊痛;寸口脉沉而坚者,曰病在中;寸口脉浮而盛者,曰病在外;寸口脉沉而弱,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;寸口脉沉而横,曰胁下有积,腹中有横积痛:寸口脉沉而涩,曰寒热。

脉盛滑坚者,曰病在外;脉小实而坚者,病在内。

脉小弱以涩,谓之久病;脉滑浮而疾者,谓之新病。

脉急者,曰疝瘕少腹痛。脉滑曰风,脉涩曰痹,缓而滑曰热中,盛而坚曰胀。

脉从阴阳,病易已;脉逆阴阳,病难已;脉得四时之顺,曰病无他;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。

臂多青脉曰脱血,尺脉缓涩,谓之解(亻亦),安卧脉盛谓之脱血,尺涩脉滑谓之多汗,尺寒脉细谓之后泄,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。

肝见庚辛死,心见壬癸死,脾见甲乙死,肺见丙丁死,肾见戊己死。是为真脏见,皆死。

颈脉动喘疾咳曰水,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。

溺黄赤安卧者,黄疸。已食如饥者,胃疸。

面肿曰风。足胫肿曰水。目黄者曰黄疸。

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,妊子也。

脉有逆从四时,未有脏形。春夏而脉瘦,秋冬而脉浮大,命曰逆四时也。

最新文章

《中藏经》华氏中藏经卷上 传尸论第二十

男科

 

阅读19617

《中藏经》华氏中藏经卷上 劳伤论第十九

挂号

 

阅读17536

《中藏经》华氏中藏经卷上 积聚癥瘕杂虫论第十八

妇科

 

阅读13429

《中藏经》华氏中藏经卷上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

女性

 

阅读18594

《中藏经》华氏中藏经卷上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

中医

 

阅读10491

冀ICP备202409111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