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,国家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为国争光的一幕幕还在眼前浮现。中国男女4×100米接力的表现都非常亮眼,也让跑友们心潮澎湃。
不过,有人指出,跑步对膝盖的损伤非常大,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,也逃脱不了这一魔咒,所以普通人最好少跑步。也有人持反对意见:适度跑步对骨骼是有好处的,损伤膝盖的前提是过度运动。
其实,“跑步是否会伤膝盖”这个争议由来已久,究竟哪一方的观点是对的呢?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意见。
跑步会伤膝盖,是真是假?
南医三院关节外科·运动医学科专家赵畅副主任医师指出,根据数据,关节炎的发生率确实不在少数,比如运动员为13.3%、久坐不动的人群为10.2%、跑步爱好者为3.5%。
从发生率来看,运动员发生关节炎的风险是最高的,因为训练时间长、强度大,对膝盖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,而跑步爱好者发生关节炎的风险其实不高。
也就是说,对于普通人群来说,科学、合理、适量的跑步是可以起到健身作用的,过度跑步才会引发膝盖损伤。其中,常见的是髌股关节病,又称“跑步膝”,临床上发生率约为20%。
一般来说,我们的膝盖是有一定的上限运动能力的,在跑步的时候,只要不超过上限运动能力,膝盖就能承受压力,不会造成损伤。
跑步类型中,马拉松时间长、强度大,是比较容易超过膝盖上限运动能力的,很容易损伤膝盖。判断自己的膝盖上线能力水平,需要在不断摸索,最佳方法是在运动的过程中,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。
如果跑步后出现了膝盖疼痛的症状,说明运动量超过了膝盖上限运动能力,需要及时调整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王光涛建议,提高膝盖上限运动能力,可以通过徒手深蹲的方法。
具体做法如下:
自然站立,两脚跨开一大步的距离,然后左脚迈出比肩膀宽的一大步,接慢慢蹲下,尽最大能力,又慢慢站起,动作保持平缓,幅度不宜太大,每天早中晚分别作3-5组,一天坚持做30-50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