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,其中细菌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较为多发。准确区分这两种炎症,对治疗和康复意义重大。以下从多个方面介绍它们的区分方法。
病因不同: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发,是一种混合感染。通常是乳酸杆菌数量减少,阴道加德纳菌、厌氧菌等大量繁殖,破坏了阴道微生态平衡。而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,假丝酵母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,在机体免疫力下降、长期使用抗生素、患有糖尿病、怀孕或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、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情况下,阴道内环境改变,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,引发炎症。
症状有别:细菌性阴道炎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,呈灰白色、稀薄状,常带有鱼腥臭味,尤其在性交后气味加重,部分患者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。霉菌性阴道炎的典型症状是外阴瘙痒,程度剧烈,常使患者坐立不安,还伴有灼痛,排尿、性交时疼痛加剧。阴道分泌物增多,多为白色稠厚的豆腐渣样或凝乳状。
阴道 pH 值不同:正常阴道 pH 值在 3.8 – 4.4 之间,呈弱酸性,这种环境有助于维持阴道正常菌群平衡,抑制有害菌生长。细菌性阴道炎患者,因厌氧菌产生胺类物质,使阴道环境偏碱性,pH 值通常大于 4.5。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 pH 值一般在 4.0 – 4.7 之间,虽仍处于酸性范围,但相较于正常状态可能稍有升高。
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同:实验室检查是区分二者的重要依据。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涂片,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线索细胞,即阴道上皮细胞表面附着大量加德纳菌等细菌,使细胞边缘模糊。此外,胺试验阳性,即取少许阴道分泌物,加入几滴氢氧化钾溶液,会产生烂鱼肉样腥臭气味。霉菌性阴道炎镜检时,可发现芽生孢子和假菌丝,这是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形态特征。若进行真菌培养,还能进一步明确假丝酵母菌的种类。
治疗方法各异:治疗药物的选择基于二者病因不同。细菌性阴道炎主要采用抗厌氧菌药物,如甲硝唑、替硝唑、克林霉素等,可口服或局部使用,抑制厌氧菌繁殖,恢复阴道正常菌群平衡。霉菌性阴道炎则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,像克霉唑、咪康唑、制霉菌素等,可使用栓剂直接作用于阴道局部,抑制真菌生长。若为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,还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,延长疗程、强化治疗。
了解细菌性和霉菌性阴炎的区分方法,有助于女性及时察觉自身健康问题,一旦出现疑似症状,应尽快就医检查,明确诊断后接受规范治疗,避免延误病情。